古诗《观书有感》之一

抄书第十三天今天给大家分享宋代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原文如下: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1.作者名片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突出成就: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主要作品: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易学启蒙诗集传楚辞集注朱文公文集等。诗词有观书有感春日菩萨蛮水调歌头等。2.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内。鉴古代的镜子。徘徊来回移动。渠它,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清如许这样清澈。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的源头一样。

1、古诗《观书有感》诗句有

《观书有感》(其一)朝代:南宋诗人: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其二)朝代:南宋诗人: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编辑本段]译文与点评【注释】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镜。

”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③渠:他,指方塘。4.哪得:怎么会。如许:这样。5.艨艟:一种大型战船。一毛轻:轻如一根羽毛。这两首诗人们历来皆认为博学的朱熹在表达读书学习的道理,真可谓是千古误解误读的典范。很简单,所谓‘书’乃是指‘书法’而不是‘书本’。

2、观书有感的诗意

《观书有感》作者:朱熹原文:(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注释:(其一)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2、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4、徘徊:来回移动。5、为:因为,6、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7、那得:怎么会,8、那:怎么的意思。9、清如许:这样清澈,10、如:如此,这样。